图片来源:sucai.redocn.com
也许大多数人都认为有关科学问题的争论与评论网络新闻有着千差万别。关于科学问题的争论大多缺乏灵活性,且语言尖锐,常含有劝谏之意。尽管科学家通常都比较理性,但有时候也有点儿“蛮不讲理”!
事实上,这里还有一个比理性更为根本的问题。科学家素有事实主宰者之称,自古以来科学真理始终凌驾于个人偏见之上。因此,当人们说到“科学方法”一词时,就意味着在完成一项任务时必须要遵循一套公认的程序,虽然这套程序不是绝对万无一失,但是至少是公平公正的。
所以,当备受尊敬的科学家们对一项科学事件持有相悖观点时,所谓“科学方法”的公正性就会被削弱——这就表明了科学仍然包含着个人的主观因素。但是在科学上,个人判断并不是威胁科学真理的障碍,相反,它是进行科学推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科学家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对很多事情或现象进行一些主观判断,比如什么样的科学理论与某一问题有何种关联;什么样的猜测是可预先接纳的;哪一种猜测是具有科学依据的;科学论证需要什么样的标准以及所观察到的现象是否足以证明某一科学真理,等等。
推理分析、伪证和或然率
既然如此,人们不禁会问:有没有不依赖个人主观判断的推理模式呢?所谓推理分析就是对具体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数据中所观察到的模式通常都允许多重的归纳概括。推理分析与其它事实推理模式一样,也需要个人的主观猜测和判断。
18世纪的哲学家David Humetichu 首次提出了有关推理分析问题的理论。他指出,对于归纳推理的唯一正当理由就是,它可以很好地指导实践。一些哲学家希望通过概率推理彻底杜绝个人的主观判断。这些方法的支持者包括Elliot Sober 和Edwin Thompson Jaynes。人们可以就一项科学事件背后论据的可能性来对比相互矛盾的一组科学理论。然而,概率推理不会将个人的主观判断从科学中剔除出去。相反,它还将个人的判断引入到模型设计当中。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模型就是理论和论据之间可能性关系的一个数学表达式。
科学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如果说科学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完全避免了个人的主观因素,那么人们也无需忠实于科学了。作为科学家或科学的捍卫者,人们必须清楚即便科学有再高的权威,人类也不可避免地要对其做出争辩。
事实上,科学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一些细节:科学实验报告的收集、实践记录、出版物和同行评审标准等等。只有这些才是在经过几个世纪之后永久保存的科学真理。(募格首译,AJ Chen)
英文来源:https://theconversation.com/why-should-we-place-our-faith-in-science-44463
本站所有注明“来源:募格首译”的文字,均由募格编辑独家编译而成,编译后的中文版权均属募格编辑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禁止转载。